2025年11月1日上午9时,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谢有顺教授莅临我院,于G1006B会议室进行题为《写作与写作者》的学术讲座,与在场师生分享写作要求、写作经验与学术研究心得,为在场师生开启了一场探索写作奥秘的思想之旅。本次讲座由bv伟德国际1946副院长鄢冬副教授主持,第12期文研班学员、我院学生积极参与。
     
   
    
   
 讲座中,谢有顺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将写作的要求精准剖析,把实用的写作经验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学术研究中的独到心得。
 谢教授指出,写作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第一,心气是写作的基石。任何领域的杰出成就都离不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写作亦然。谢教授以当代文坛两位代表性作家叶兆言与阿来的写作经历为例,生动诠释出志存高远的“心气”,是作家抵御挫折、突破瓶颈的精神支柱。谢教授表示,写作不仅是技巧的锤炼,更是心性的磨砺,唯有以“不被一时困难打倒”的韧性持续深耕,才能在创作道路上实现突破。
                             
 第二,方法是写作的路径。谢教授强调,写作能力的精进需以“科学方法”为实践路径,系统性的积累与规划对创作质量的关键作用。谢教授结合著名学者钱钟书在治学过程中积累数万条文献摘录与思考批注的行为习惯,深刻阐释写作并非是灵感的偶然迸发,而是建立在可复制的方法论体系之上。谢教授表示,规范记录资料出处不仅是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更是避免学术不端、确保研究可信度的核心准则。在创作的规划方面,谢教授进一步强调,无论是学术论文、长篇小说还是散文创作,“大构想”的前置规划决定了作品的格局与深度。
 第三,感觉是写作的灵魂。谢教授指出,“感觉”对作品生命力的塑造起决定性作用。作家需要深入人物的感知系统,通过捕捉“感觉碎片”构思情节故事,并保持对语言和词汇的敏锐度。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饱满真实的人物,赋予作品生命力。
              
 讲座最后,谢有顺教授与在场师生互动答疑,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本次讲座谢教授以经典案例为支撑,结合学术洞察与创作实践,不仅厘清了写作能力的核心构成,更为文学研究者与我院学子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价值的专业性指导,彰显了对写作教育领域的深刻思考与前瞻视野。